在现代麻醉领域,琥珀胆碱是一种具有重要地位却又充满特性的药物,它如同一个复杂的音符,在麻醉的乐章中奏响着独特的旋律。
琥珀胆碱,学名为司可林,属于去极化型肌松药,它的作用机制较为特殊,能与神经肌肉接头后膜的胆碱能受体结合,产生与乙酰胆碱相似但更为持久的去极化作用,使终板不能对乙酰胆碱起反应,从而导致肌肉松弛。
在麻醉诱导过程中,琥珀胆碱常常发挥着关键作用,它起效迅速,通常在静脉注射后 1 分钟内即可产生肌肉松弛效果,能快速满足气管插管等操作对肌肉松弛的要求,为顺利建立气道提供有力保障,这使得麻醉医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对患者呼吸和肌肉状态的有效控制,为后续的麻醉维持奠定良好基础。
琥珀胆碱并非完美无缺,它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最受关注的是可能引起高钾血症,对于烧伤、创伤、截瘫、偏瘫等患者,使用琥珀胆碱后发生高钾血症的风险显著增加,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这是因为这些患者的肌肉细胞处于一种特殊的代谢状态,琥珀胆碱的去极化作用可能导致大量钾离子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引发血钾急剧升高。
琥珀胆碱还可能引起恶性高热,这是一种极其严重且死亡率较高的并发症,虽然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患者会出现体温急剧升高、肌肉强直、代谢紊乱等一系列严重症状。
琥珀胆碱还可能导致术后肌痛,部分患者在使用后会感到肌肉疼痛,尤其是在肩部、胸部和腹部肌肉较为明显,这可能会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和舒适度。
鉴于琥珀胆碱的这些特性,麻醉医生在使用时必须谨慎权衡利弊,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以确定是否适合使用琥珀胆碱以及如何合理调整剂量,在使用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和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琥珀胆碱就像一把“双刃剑”,在麻醉中既能发挥重要作用,又伴随着一定风险,麻醉医生需要精准把握其特性,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患者在安全的前提下顺利度过麻醉期,为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提供可靠保障。
发表评论
琥珀胆碱,麻醉中的双刃剑——既可保安全无痛手术之盾牌,亦藏呼吸抑制风险。
添加新评论